宋家琪,2019級碩士研究生
潛心科研,力求化“砷”為寶
對未知事物勇于探索,對已有結論敢于質疑,是宋家琪對自己科研學習的要求。作為研究高新型材料的一員,他深知基礎知識和創新思維對自身的重要性,所以在接觸砷材料制備這一研究內容的初期,便廣泛閱讀相關理論著作、現有 研究文獻,努力提升自己的基礎知識、掌握前沿熱點方向,最終選定了黑磷砷二維材料的高效 制備作 為自己的突破方向。
科研之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宋家琪的經歷也是如此,一次次選定了課題與方向,又在實驗探索中被推翻、調整,最終在彭聰老師的指導下,確定了“基于外源原子吸附促黑磷砷相穩定轉化”這一核心研究思路,為砷元素的高值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思路。

目前,在柴立元院士和彭聰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宋家琪已經在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篇,申請專利1項。
因為融入 所以奉獻
作為一名研究生黨員,宋家琪非常注重發揮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進入課題組以來,宋家琪便加入了學生自治會,擔任副主席、實驗部干事等職務,以主人翁的狀態在課題組的眾多公共事務中發揮作用,是老師心中的好幫手,同學心中的好榜樣。在“全國污染控制前沿高端論壇暨第二屆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化學研討會”會務工作中表現出色,將后勤保障工作做到了盡善盡美,獲得了師生們一致好評。日常生活中,他也與課題組同學打成一片,聆聽同學的需求,并及時與管理老師溝通交流,真正做到融入集體,奉獻自我。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也主動參加當地社區的防疫宣傳、引導工作。曾獲重金屬污染防治課題組2020屆“奉獻之星”稱號、2021屆“黨員示范標兵”稱號。

與人為善,熱愛運動
宋家琪陽光熱情,謙虛有禮,樂于助人,經常積極主動幫同學解決科研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與師兄師姐和師弟師妹都打成一片,及時反饋同學們的問題與困惑。他熱愛運動,注重自身體育鍛煉,會主動組織各項體育集體活動,引導廣大同學積極參與體育健身,強健體魄,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那些能讓你變好的事,最開始也許不容易,但只要堅持,總會有好的結果。”這是宋家琪的座右銘,勤奮且堅持,他相信終有一天能實現自身理想。

李澤恩,男, 2020級碩士研究生
腳踏實地,勤奮學習
自研究生入學以來,李澤恩認真鉆研專業知識,學習主動性高,成績優良,研一起堅持每日前往金貴樓自習室學習,各科成績都比較優秀;在科研方面勤奮刻苦,積極與導師、師兄師姐及同門交流探討,科研實驗刻苦努力,獲得學業一等獎學金和“魏橋鋁電獎學金”。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和冶金科技競賽等活動,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冶金科技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在學院研究生學術年會和海報展示會中獲得三等獎。

服務群眾,發光發熱
李澤恩先后擔任了2020級碩士二班班長和課題組自治會副主席,工作認真負責、組織協調能力強。擔任班長期間,在做好日常督促考勤打卡、青年大學習和貧困生認定等公共事務之余,還積極參與新冠疫苗接種志愿服務工作,并引導更多的同學參與志愿服務;2021年暑假期間擔任學院研究生留校學生負責人,每天認真做好留校生的統計與匯報工作,為同學們安全留校做出貢獻。此外,擔任課題組公共分析檢測平臺的儀器實驗助理,積極服務于同學們的科研實驗需求,先后獲得“中南大學優秀團員”、“中南大學優秀研究生干部”、課題組“黨員示范標兵”等榮譽。
李澤恩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與公益活動,基于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環境事業的初心,大學填報專業時選擇了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期間參加學校環保社團,在學校組織開展了“綠色循環集市”、植樹活動等環保公益活動;在綠色瀟湘環保公益組織實習,參與了長沙高校聯動舉辦的快遞包裝回收活動;三次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圍繞“探索‘零廢棄’村莊模式,創建新生態農村環境”的主題展開了調研和宣傳。在這些公益活動中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備,鍛煉了組織能力,另一方面讓身心更加愉悅,假期生活更加豐富。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李澤恩說,我們經歷的每一次磨練與捶打都將使我們越變越強,堅持努力奮斗是青年的主旋律,從專業知識的學習到科研實踐技能的培養,都將成為我未來前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