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小波,男,1973年10月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杰青,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屆中國科學學會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獲得者。2012年首批國家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13年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色治金資源綜合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重金屬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環境保護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有色重金屬污染防治。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環保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等2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8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項,授權權利6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7項;出版《有色治煉鎘污染控制》等3部;起草編制國家和地方標準規范9項。

林璋,女,1971年6月生。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青、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重金屬污染控制化學研究,致力于解決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學問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表界面調控晶體生長理論在危廢中重金屬深度提取和分離中的應用研究;2)地質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轉化及成礦固定原理;3)納米技術對水中低濃度重金屬的深度提取及富集理論;4)新材料對工業二氧化碳廢氣的能源化轉化。近五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先導A、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團隊項目等重要科研任務十多項。已在Am Chem Soc、Angew Chem、ES&T、Nano Lett 和Appl Catal B-Environ等期刊共發表SC論文200多篇。近五年已授權發明專利23項,其中PCT專利9項。并結合污染控制創新理論與行業實際需求,完成了多項工程案例,受到了同行專家的高度認可。

劉恢,男,1979年7月生,工學博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清潔冶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有色冶金大氣污染控制與資源循環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開發了二氧化硫、硒、汞等大氣污染物資源化回收與污染控制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多項國家級項目與課題,發表SCI論文7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6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技創新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獲中國有色金屬優秀青年科技者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技獎等稱號,并為國內外20多種學術期刊審稿。